首页>托幼一体化开局:0-3岁照护教育实操指南,3类场景案例
托幼一体化开局:0-3岁照护教育实操指南,3类场景案例
2025-11-03 09:42:27
图片

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明确部署“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”,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解读时也强调相关方向,“十五五”时期将重点构建覆盖0-6岁的全链条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。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幼儿园将延伸服务至0-3岁领域,从3-6岁幼教到0-3岁照护,核心是从“教育为主”转向“保教结合”。不少园长和幼师困惑:0-3岁照护该如何融入教育元素?不同场景下的实践重点有何不同?解读3类典型托育场景,托幼人可从中提取适合本园所的实践参考。


图片


01
社区托育:

普惠场景下的分龄活动设计

社区托育是托幼一体化的重要补充,尤其在天通苑这类超大型居住区,托育需求尤为旺盛,服务需兼顾“普惠性”与“针对性”,通过低成本、高适配的活动实现教育渗透。北京昌平天通苑的小苹果亲子小屋,作为服务周边5个小区的标杆托育点,其运营路径极具复制价值。


1. 环境创设:安全优先,兼顾探索性

小苹果亲子小屋利用社区配套的120㎡闲置空间改造,考虑到天通苑婴幼儿数量多、活动需求大的特点,采用“动静分区”设计:静区设置哺乳室、绘本角和睡眠区,铺设浅灰色防滑地垫;动区划分感统游戏区、建构区,安装防护围栏和圆角游乐设施。关键原则是:1岁内宝宝区配备可调节高度的护理台和温奶器,地面铺厚5cm防滑软垫;1-3岁区按“感统发展”“认知启蒙”细分,摆放触觉球、木质串珠、情景模拟小厨房等安全教具,兼顾探索性与趣味性

图片

2. 活动设计:贴合月龄特点,融入生活认知

社区托育多以短期活动为主,可按“大动作发展”“认知启蒙”“习惯养成”三类目标设计,结合案例具体拆解:

  • 1-2岁:感官探索为主,链接生活经验 针对刚会独立行走的宝宝,小屋设计“触感百宝箱”核心活动:用透明塑料盒分装不同材质物品,如软绒布、磨砂玻璃、干树叶、棉花团,引导宝宝伸手触摸并搭配简单指令“摸一摸,这是软软的棉花”。结合北方季节特点,冬季开展“冰雪触感瓶”活动,将彩色碎冰模型、雪花棉装入密封瓶,让宝宝观察“冰雪融化”的模拟过程,渗透“冷与暖”的基础认知。


    图片



  • 2-3岁:社交启蒙为主,渗透规则意识 结合天通苑多家庭聚居的特点,设计“社区微景观搭建”主题活动:提供木质积木、仿真花草、小玩偶等材料,先带宝宝参观社区花园、便利店,再分组合作搭建“我们的社区”。过程中老师扮演“社区管理员”,当宝宝争抢积木时引导“先问一问小伙伴‘我可以用一下吗’”,搭建完成后组织“社区小导游”环节,让宝宝介绍自己搭建的“设施”,同步锻炼表达能力。活动结束后,带领宝宝一起整理教具,强调“玩具用完要回家”的收纳规则。


    图片



  • 特色活动:精准匹配需求,联动家庭与社区 亲子小屋针对天通苑年轻父母多、育儿焦虑突出的特点,联合社区医院和公益组织开展“育儿沙龙+实操活动”:每月邀请儿科医生讲解“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”,现场演示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;每两周开展“辅食制作工坊”,教家长用小米、南瓜、山药等常见食材制作营养辅食,宝宝现场品尝并参与“喂自己吃饭”小游戏。活动后发放“家庭任务卡”,如“本周和宝宝一起整理玩具3次”,鼓励家长将托育点的教育理念延伸至家庭。



图片

02
企业托育:

需求导向的个性化服务方案

企业托育服务对象是员工子女,核心要解决“上班带娃难”的痛点,兼顾“弹性照护”与“早期教育渗透”。


图片

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职工子女托育所


1. 弹性服务:匹配职场节奏,保障照护连续性

针对员工加班情况,设置“延时托育”服务至晚8点,按“1-2岁”“2-3岁”分组管理:1-2岁宝宝提供哄睡服务,配备独立睡眠区;2-3岁宝宝开展“安静游戏”,如绘本阅读、拼图等,避免过度兴奋影响夜间休息。为应对临时加班,开通“1小时紧急托育”预约通道,员工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临时托管,解决突发需求。


2. 教育融合:结合家长职业,打造特色内容

企业托育可挖掘家长职业资源设计活动,增强教育独特性:

  • 职业认知启蒙 邀请做设计的家长带宝宝认识色彩、线条,开展“创意涂鸦”活动;请程序员家长用积木演示“搭建桥梁”的稳定性原理,将职业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游戏。

  • 情绪管理课程 针对职场父母陪伴时间有限的问题,设计“情绪小管家”活动:用不同表情的卡片让宝宝识别“开心”“生气”“想念”等情绪,通过玩偶表演“妈妈上班时宝宝想她怎么办”,教宝宝用“抱玩偶”“画图画”等方式表达情绪。

  • 亲子衔接活动 每周五开展“亲子下午茶”,员工可提前半小时到托育点,和宝宝一起参与“美食制作”等活动,如用香蕉、燕麦制作简单点心,既增进亲子感情,又让家长直观了解宝宝在托育点的成长。


03
家庭托育点:

小体量场景的科学照护要点

家庭托育点规模小、宝宝数量少,核心要实现“精细化照护”与“科学教育”的统一,尤其适合幼儿园教师利用闲置场地开展延伸服务。


图片
晚上7点,“妈咪宝贝”家庭托育园一位2岁的幼儿等着家长来接。 

1. 照护规范:细节处渗透科学理念

家庭托育点的教育价值藏在照护细节里,结合《0-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南》要求,关键做好三点:

  • 营养照护 按“分阶段喂养”原则准备辅食,1岁内注重“细腻易吞咽”,将蔬菜打成泥与米粉混合;2-3岁注重“自主进食”,提供手指食物如蒸南瓜块、煮玉米,引导宝宝自己拿取,同时讲解“南瓜是黄色的,吃了眼睛亮”。

  • 回应式照护 宝宝哭闹时不急于安抚,先观察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需求:若伸手要抱是情感需求,及时回应“老师知道你想抱抱了”;若指着水杯是口渴,引导说“喝水”再递水,在照护中渗透语言启蒙。

  • 安全防护 执行“防大于救”原则,电源插座安装防护盖,清洁剂放在高处带锁柜中;每天开展“安全小检查”活动,让2-3岁宝宝和老师一起排查“危险物品”,培养安全意识。



2. 教育活动:小群体优势,实现个性化引导

小体量便于关注每个宝宝的发育差异,北京这个托育点会为每个宝宝建立“发育观察手册”,记录大动作、语言、社交等发展情况,针对性设计活动:

  • 对语言发育稍慢的宝宝,每天开展10分钟“一对一绘本共读”,用夸张的语气模仿动物叫声,鼓励宝宝模仿;

  • 对动手能力强的宝宝,提供串珠子、夹豆子等精细动作游戏,逐步提升难度;

  • 每周组织“家庭分享会”,让宝宝带一件家里的玩具和同伴分享,讲解“这是我的小熊”,锻炼表达能力。


04
幼师转型适配

从3-6岁到0-3岁的核心能力升级

参考以上不同的托育场景,幼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补足自己的能力短板,为日后园所下沉0-3托育服务做好能力储备:

  1. 照护技能专业化 掌握冲调奶粉、辅食制作、应急急救等基础技能,建议参与“理论+实操+考核”的系统培训,如京学集团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的托育培训,涵盖生活照护、安全急救等九大板块,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实操能力。

  2. 观察评估精准化 学会通过日常行为判断宝宝发育状况,如1岁半是否能独立行走、2岁是否能说简单句子,参考《0-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南》建立观察记录,及时发现发育偏差并建议干预。

  3. 家园沟通场景化 向家长反馈时少用专业术语,多用具体场景描述,如“今天宝宝和同伴分享了积木,社交能力有进步”,而非“社交发展良好”;针对0-3岁家长的焦虑,提供可操作的家庭指导,如“晚上哄睡时可以唱固定儿歌,建立睡眠仪式”。


托幼一体化不是简单的“向下延伸”,而是教育理念的落地升级。0-3岁照护中的教育,藏在积木搭建的合作里、膳食金字塔的游戏里、一对一回应的温柔里。随着“十五五”政策的推进,幼儿园承接托育服务将成为趋势,希望今天的案例能为幼师们提供实用参考。

END
图片


推荐阅读

做好秋季保暖,一起学习“分层穿衣法”


幼儿感冒发烧!幼师在园应急处理 3 步走


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五大领域各年龄目标


【区域材料】幼儿园美工区剪纸素材,可打印

图片
图片
图片

【中国幼师】专注学前教师技能进阶与职业发展,助力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成为行业标杆!我们深耕教师技能提升与取证培训,以“专业·实用·前沿”为核心,打造系统化成长解决方案。从新手教师到行业引领者,我们陪你每一步成长!关注我们,让专业成为你的竞争力!

图片

扫码即可咨询



托幼一体化开局:0-3岁照护教育实操指南,3类场景案例
2025-11-03 09:42:27
图片

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明确部署“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”,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解读时也强调相关方向,“十五五”时期将重点构建覆盖0-6岁的全链条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。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幼儿园将延伸服务至0-3岁领域,从3-6岁幼教到0-3岁照护,核心是从“教育为主”转向“保教结合”。不少园长和幼师困惑:0-3岁照护该如何融入教育元素?不同场景下的实践重点有何不同?解读3类典型托育场景,托幼人可从中提取适合本园所的实践参考。


图片


01
社区托育:

普惠场景下的分龄活动设计

社区托育是托幼一体化的重要补充,尤其在天通苑这类超大型居住区,托育需求尤为旺盛,服务需兼顾“普惠性”与“针对性”,通过低成本、高适配的活动实现教育渗透。北京昌平天通苑的小苹果亲子小屋,作为服务周边5个小区的标杆托育点,其运营路径极具复制价值。


1. 环境创设:安全优先,兼顾探索性

小苹果亲子小屋利用社区配套的120㎡闲置空间改造,考虑到天通苑婴幼儿数量多、活动需求大的特点,采用“动静分区”设计:静区设置哺乳室、绘本角和睡眠区,铺设浅灰色防滑地垫;动区划分感统游戏区、建构区,安装防护围栏和圆角游乐设施。关键原则是:1岁内宝宝区配备可调节高度的护理台和温奶器,地面铺厚5cm防滑软垫;1-3岁区按“感统发展”“认知启蒙”细分,摆放触觉球、木质串珠、情景模拟小厨房等安全教具,兼顾探索性与趣味性

图片

2. 活动设计:贴合月龄特点,融入生活认知

社区托育多以短期活动为主,可按“大动作发展”“认知启蒙”“习惯养成”三类目标设计,结合案例具体拆解:

  • 1-2岁:感官探索为主,链接生活经验 针对刚会独立行走的宝宝,小屋设计“触感百宝箱”核心活动:用透明塑料盒分装不同材质物品,如软绒布、磨砂玻璃、干树叶、棉花团,引导宝宝伸手触摸并搭配简单指令“摸一摸,这是软软的棉花”。结合北方季节特点,冬季开展“冰雪触感瓶”活动,将彩色碎冰模型、雪花棉装入密封瓶,让宝宝观察“冰雪融化”的模拟过程,渗透“冷与暖”的基础认知。


    图片



  • 2-3岁:社交启蒙为主,渗透规则意识 结合天通苑多家庭聚居的特点,设计“社区微景观搭建”主题活动:提供木质积木、仿真花草、小玩偶等材料,先带宝宝参观社区花园、便利店,再分组合作搭建“我们的社区”。过程中老师扮演“社区管理员”,当宝宝争抢积木时引导“先问一问小伙伴‘我可以用一下吗’”,搭建完成后组织“社区小导游”环节,让宝宝介绍自己搭建的“设施”,同步锻炼表达能力。活动结束后,带领宝宝一起整理教具,强调“玩具用完要回家”的收纳规则。


    图片



  • 特色活动:精准匹配需求,联动家庭与社区 亲子小屋针对天通苑年轻父母多、育儿焦虑突出的特点,联合社区医院和公益组织开展“育儿沙龙+实操活动”:每月邀请儿科医生讲解“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”,现场演示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;每两周开展“辅食制作工坊”,教家长用小米、南瓜、山药等常见食材制作营养辅食,宝宝现场品尝并参与“喂自己吃饭”小游戏。活动后发放“家庭任务卡”,如“本周和宝宝一起整理玩具3次”,鼓励家长将托育点的教育理念延伸至家庭。



图片

02
企业托育:

需求导向的个性化服务方案

企业托育服务对象是员工子女,核心要解决“上班带娃难”的痛点,兼顾“弹性照护”与“早期教育渗透”。


图片

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职工子女托育所


1. 弹性服务:匹配职场节奏,保障照护连续性

针对员工加班情况,设置“延时托育”服务至晚8点,按“1-2岁”“2-3岁”分组管理:1-2岁宝宝提供哄睡服务,配备独立睡眠区;2-3岁宝宝开展“安静游戏”,如绘本阅读、拼图等,避免过度兴奋影响夜间休息。为应对临时加班,开通“1小时紧急托育”预约通道,员工提前1小时报备即可临时托管,解决突发需求。


2. 教育融合:结合家长职业,打造特色内容

企业托育可挖掘家长职业资源设计活动,增强教育独特性:

  • 职业认知启蒙 邀请做设计的家长带宝宝认识色彩、线条,开展“创意涂鸦”活动;请程序员家长用积木演示“搭建桥梁”的稳定性原理,将职业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游戏。

  • 情绪管理课程 针对职场父母陪伴时间有限的问题,设计“情绪小管家”活动:用不同表情的卡片让宝宝识别“开心”“生气”“想念”等情绪,通过玩偶表演“妈妈上班时宝宝想她怎么办”,教宝宝用“抱玩偶”“画图画”等方式表达情绪。

  • 亲子衔接活动 每周五开展“亲子下午茶”,员工可提前半小时到托育点,和宝宝一起参与“美食制作”等活动,如用香蕉、燕麦制作简单点心,既增进亲子感情,又让家长直观了解宝宝在托育点的成长。


03
家庭托育点:

小体量场景的科学照护要点

家庭托育点规模小、宝宝数量少,核心要实现“精细化照护”与“科学教育”的统一,尤其适合幼儿园教师利用闲置场地开展延伸服务。


图片
晚上7点,“妈咪宝贝”家庭托育园一位2岁的幼儿等着家长来接。 

1. 照护规范:细节处渗透科学理念

家庭托育点的教育价值藏在照护细节里,结合《0-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南》要求,关键做好三点:

  • 营养照护 按“分阶段喂养”原则准备辅食,1岁内注重“细腻易吞咽”,将蔬菜打成泥与米粉混合;2-3岁注重“自主进食”,提供手指食物如蒸南瓜块、煮玉米,引导宝宝自己拿取,同时讲解“南瓜是黄色的,吃了眼睛亮”。

  • 回应式照护 宝宝哭闹时不急于安抚,先观察表情和肢体动作判断需求:若伸手要抱是情感需求,及时回应“老师知道你想抱抱了”;若指着水杯是口渴,引导说“喝水”再递水,在照护中渗透语言启蒙。

  • 安全防护 执行“防大于救”原则,电源插座安装防护盖,清洁剂放在高处带锁柜中;每天开展“安全小检查”活动,让2-3岁宝宝和老师一起排查“危险物品”,培养安全意识。



2. 教育活动:小群体优势,实现个性化引导

小体量便于关注每个宝宝的发育差异,北京这个托育点会为每个宝宝建立“发育观察手册”,记录大动作、语言、社交等发展情况,针对性设计活动:

  • 对语言发育稍慢的宝宝,每天开展10分钟“一对一绘本共读”,用夸张的语气模仿动物叫声,鼓励宝宝模仿;

  • 对动手能力强的宝宝,提供串珠子、夹豆子等精细动作游戏,逐步提升难度;

  • 每周组织“家庭分享会”,让宝宝带一件家里的玩具和同伴分享,讲解“这是我的小熊”,锻炼表达能力。


04
幼师转型适配

从3-6岁到0-3岁的核心能力升级

参考以上不同的托育场景,幼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补足自己的能力短板,为日后园所下沉0-3托育服务做好能力储备:

  1. 照护技能专业化 掌握冲调奶粉、辅食制作、应急急救等基础技能,建议参与“理论+实操+考核”的系统培训,如京学集团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的托育培训,涵盖生活照护、安全急救等九大板块,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实操能力。

  2. 观察评估精准化 学会通过日常行为判断宝宝发育状况,如1岁半是否能独立行走、2岁是否能说简单句子,参考《0-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南》建立观察记录,及时发现发育偏差并建议干预。

  3. 家园沟通场景化 向家长反馈时少用专业术语,多用具体场景描述,如“今天宝宝和同伴分享了积木,社交能力有进步”,而非“社交发展良好”;针对0-3岁家长的焦虑,提供可操作的家庭指导,如“晚上哄睡时可以唱固定儿歌,建立睡眠仪式”。


托幼一体化不是简单的“向下延伸”,而是教育理念的落地升级。0-3岁照护中的教育,藏在积木搭建的合作里、膳食金字塔的游戏里、一对一回应的温柔里。随着“十五五”政策的推进,幼儿园承接托育服务将成为趋势,希望今天的案例能为幼师们提供实用参考。

END
图片


推荐阅读

做好秋季保暖,一起学习“分层穿衣法”


幼儿感冒发烧!幼师在园应急处理 3 步走


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五大领域各年龄目标


【区域材料】幼儿园美工区剪纸素材,可打印

图片
图片
图片

【中国幼师】专注学前教师技能进阶与职业发展,助力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成为行业标杆!我们深耕教师技能提升与取证培训,以“专业·实用·前沿”为核心,打造系统化成长解决方案。从新手教师到行业引领者,我们陪你每一步成长!关注我们,让专业成为你的竞争力!

图片

扫码即可咨询



留下您联系方式
郑重承诺,您的信息我们严格保密,请您放心填写。
确认信息